找到相关内容82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中論》〈觀時品〉初探

    ,彼此都是緣起的存在,並無實在的自性。雖然無自性,但卻有各別的。如《中論》「觀燃可燃品」(T30.15b14)云:   若法因待成,是法還成待。今則無因待,亦無所成法。   由此可知,將世間任何...問題,所以也無需詳說。可是,在佛法的流傳中,時間的概念逐漸被討論。這當中的原因大致有二:一、在釋尊入滅之後,佛弟子開始對佛陀的一代教法做分別的解說與歸納。如上座部阿毗達磨的主要論門 ── 自、共相、攝...

    釋祖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1645769.html
  • 试窥印顺法师的思想大要--以缘起贯通

    空”。其余诸相亦可例此析论、作观。生灭、常断、一异、来出是世间一切现 页 94 象都具备的。所以即缘起世间的八,深观内具的八不,就是即俗显真。这不仅是真理深入的次第,也是观察悟入真理的次第。...性”,都重在即缘起有而明空。相对地,为了佛法的觉世大用,“反转过来,从空去建立正确合理的有–一切实际的思想行为” (7),这是印顺法师明显胜于古德,特别发挥的。简言之,可见其以缘起性空通达诸法的性、...

    陈水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947303.html
  • 修所成慧依定而生之探讨

     因为引文中明显的表示,从暖善根开始,行者已经是进入修所成慧的阶段了。所以笔者深信从四善根的内涵上去探讨修所成慧,多少是可以开拓另一个思考领域的。同时,笔者更想藉由对四善根之的叙述,论证《大...部》5与《小部注》的《自说经注》6中有提到三慧的名,但却不见其进一步的诠释。因此,综观现存的原始教典中,不论是北传的四阿含或南传的五尼柯耶,都不难发觉修所成慧乃是从佛教分裂为诸多不同部派时,由各家对...

    释道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747572.html
  • “涅槃为所缘”初探──以《大毗婆沙论》及《大智度论》为主

    (解脱)”。  (2)为通达四谛而行道的瑜伽者的──以涅槃为所缘而能断绝无明之根的慧眼为“正见”;正的见是它的,如界的显明是它的作用,破除无明的黑暗是它的现状。  基本上,从《清净道论》的叙述中,...寂静,除遣一切想的无相三昧,是诸禅法中极为特殊的法门。对此,各部派间的主张似乎大同小异;惟独有部特别主张涅槃实有自体,也就是涅槃胜义有。   在大乘佛法中,涅槃其实有两层意义:一、以甚深涅槃为主题...

    释祖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947576.html
  • 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般若

    也就是,正确知道法印、缘起等佛教的即是pajānāti,依此而得阿罗汉之圣智。   但是,pa??ā(慧)一语在原始经典中是作为戒、定、慧三学之一,是佛教修行法中,最后的修行德目。佛教修行的终极目...加上定型式的定义说明。例如,正见的定义云:17   若实人、若趣﹝人﹞、若法中择、重择、究竟择、择法、思惟、觉、了达自共相、思持、辨观、进、辨慧、智见、解射、方便、术焰、光明、照耀、慧眼、慧根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848012.html
  • 宽忍法师著:佛教手册(3)

    ,大体上可分为:佛形、菩萨形、声闻形、童子形、天女形、忿怒形、神王形、鬼形、以及畜牲形等。  佛形:具有三十二,头部有圆形隆起,称为肉髻,这是佛的之一。发型如螺髻发,或波状发,除身披宽袈裟外,...的尊敬,而成为世间最尊贵的人。   第二节 三十二八十种好  释迦牟尼佛的形像,在《大日经疏》说:“全身呈真金色,具光辉三十二,披乾陀色(乾陀为山名,但乾陀色是否为山色,待考)袈裟,坐于...

    宽忍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5548156.html
  • 佛教四护卫禅

    ,水界有流动与黏结,火界有热与冷,风界有支持与推动,每一都需从头到脚观察清楚。“如何存在”指在色身中找到这四界。“如何志向”指无论身体是在任何的姿态中找到这四界。比如用手按头颅知它是硬的...Anuttaro Purisa);无上士是指佛在有情中最上第一,在菩萨道严持净戒,身口意行清净,离诸贪欲,具有三十二,八十种好,解脱知见是世间最胜。殊胜的功德超越世俗之辈,是世间最胜者;于此界,以及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4.html
  • 法念处甲、五盖

    对已造恶业及未造善业的追悔与以心散乱、不宁静为的掉举相似,所以称「内心的扰动」为掉举与追悔。  对于已透彻地了解圣典的涵义及明白佛法重要性的博学者,心的扰乱不会生起,因此不仅需要了解戒律,也需要...、取得不净的目标(直到获得取);  二、致力于修行不净观,直到近行定或禅那;  三、守护根门;  四、饮食适量;  五、亲近善知识;  六、有助于灭除欲欲的适当言论。  第一种方法「取得不净的目标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649347.html
  • 《清净道论》的修观次第与顿现观

    清净道论》:「此中,十分确实见名色为见清净。」阿耨楼陀《摄阿毗达磨义论》说:「以、味、起、足处而把握名色,名为见清净。」 此阶段的瑜伽行者既以确实了别名色,他便舍弃有情或补伽罗等的世间之想(...?名色因何而生?为何而灭?自有着其前后的因果关系。无明、行等而起的因果关系,「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」过去而现在,现在而未来,南传阿毗达磨说,这每一「自」皆有其、作用、现状及足处,对此不知不解,...

    释开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0749477.html
  • 佛教的世界观、业、轮回

    ”,就是说明“法”的“特别的状态”的。原始佛教的“三法印”即是“诸行无常”、“诸行皆苦”、“诸法无我”。后来到大乘佛教,“一切皆苦”,“诸行无常”,“诸法无我”,“涅槃寂静”等“四法印说”形成。...基本单位的“量子”也不断变化。佛教提出“有为四”,即“生、住、异、灭”,说明人间在世界出生(生)、生存(住)、变化(异)、死(灭)的“四个阶段”,这样的“无常性”就是世界属性中最重要的。按“十二处说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349838.html